带你走进客家人的家时,首先回见到热情的主人,然后突然会闻到扑鼻的香味,不是芳香,也不是浓香,而是一种让你胃口大开的香味。

      接着女主人回抬出一个类似坛子的但是开口很大的器皿,叫钵,俗称“钵头”或者“擂茶钵”(钵,读音)。钵头是圆形的,内壁有竖着的线纹,是有规律而密密麻麻的。其实钵是一种瓷器,比较厚。而香味的来源就是在钵里面成褐黄色的液体(这里要说明一下,颜色是根据作料而形成的)。这种液体就是我要介绍的“擂茶”了。

    擂茶,大家不要读错了,这个“擂”读音应该是第二声((léi),跟打雷的雷听音,很多人都搞错了,总喜欢读成擂台的擂。为什么这样读,如果你看到怎么制作擂茶就知道为什么了。擂茶时,哦,忘了说,擂茶可以是动词,意思也是制作擂茶,客家人习惯这样叫。比如说“我去制作擂茶”,而客家人就会说“我去擂茶”此时的“擂”就是动词,喜欢文言文的人应该明白,客家话里面很多类似的语言。在擂茶时,要使用擂茶棍,我又要解释了,擂茶棍,其实是普通的棍子,用樟树的树杆制作的,这种棍子不大,刚好大人的手可以握住,长度一般在一米左右。其实长度没有限制,一米是最适合的。擂茶时,擂茶棍放进擂茶钵里贴近底部,手,掌心朝下握住擂茶棍,一只手摆在中下(中间下一点,主要是动作轻松就好,)位置,另一只手放在下面,不要太下,刚好接近钵擂茶钵就可以了,然后下面的那只手围绕着擂茶钵内壁转动,速度均匀。大家想想就知道,这样动作,肯定会发出声音,而声音嘛,好像打雷一样,哈哈,所有就叫做擂茶。其实擂茶还有一种很合贴的名字,叫“请茶”,这应该和客家人好客有关,喜欢请客人喝茶,“请茶”是我那一带人最常用的叫法。

嘻嘻,少了作料怎么擂也不回有擂茶喝的。最简单也是最通常的作料有:普通茶叶,熟花生(炒过的无壳花生),芝麻(可以不加),清水,盐(最后加),沸水(温度越高越好)。。

       下面我就说说简单的步骤吧,首先,清洗干净钵头和擂茶棍,准备一小碗清水(就是不含杂质的水,可以直接食用的就可以)。然后,把准备好的茶叶放到钵头里,然后就可以开始擂了,等到茶叶有一点碎开来时,就放入花生,接着擂,等到花生碎了,擂得有点难转动时,就可以倒入少许清水进去,擂起来会轻松很多的,就这样重复擂到转动困难就加清水,直到茶叶和花生混合成泥状,一般不要有太多的大颗粒。这已经不是碎末了,而是粉末。这种泥状混合我,客家人叫它“茶叶胶”最后,我们加入少许盐,不要太多,要看你要冲多少热水的量而定,放少点盐没关系。可以喝的时候在加。放完盐后,就可以把准备好的沸水冲倒入钵中,边倒边转动擂茶棍,让里面的茶混合在水中。在你倒入沸水时你就可以闻到香味了。

        很讲究的一点,茶叶不用太多,花生可以多点, 茶叶跟花生的比例很总要,茶叶太多会很浓,取茶叶时 你可以用手抓,抓一把茶叶,就放两把花生就可以了,而清水的作用只是,方便擂磨茶叶和花生。盐和沸水,也要按比例搭配,盐放太多会很咸,所以可以一开始放少许盐,然后等冲完沸水后在按口味加盐。注意盐一定要最后放。记住冲沸水时不要溅到身体,之所以用冲,是为了让茶叶和花生的味道混合在一起。  [吃法下面的文章有详解]

      很多人问没有擂茶钵和擂茶棍怎么制作啊? 哈哈,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做法。下面听我细细道来……

      擂茶主要是为了让作料粉末混合,所以,我们可以用一种很现代化的方法制作。

     不知道大家用过搅拌机没有,我说的那种不是单纯搅拌的,而是带碎肉,水果,冰块等功能的,多功能搅拌机。商场到处都有卖。。

     首先,我们选择碎肉的那种,然后把茶叶、花生(就是作料),统统的倒进去,倒入适量的清水,同理容易搅拌,碎的也比较好。要记住不可以放盐。

     接着,我们就可以按下电源开关了,手要按住盖子哦,让机器稳定些。 大概不到一分钟就可以了,你会看到很碎的“茶叶胶”。

     最后,倒出来,放到一个大的器皿里面,在上面撒上少许盐,就可以冲水了。。

     哈哈,不是不很简单就可以喝到客家的香味扑鼻的“擂茶”了! 过一段时间我会吧拍好的相片贴上来的,大家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擂茶。

    

下面这篇介绍我是在维客网找到的,介绍的很详细!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擂茶是客家人的特制饮料,其制作与风味别具特色。
“擂”茶的用具是擂持和擂钵。前者取一握粗的樟、楠、枫、茶等可食杂木,长短2-4尺不拘,上端刻环沟系绳悬挂,下端刨圆便于擂转;后者乃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而形成细牙的特制陶盆,有大有小,呈倒圆台状。
  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叶、米、芝麻、黄豆、花生、盐及桔皮,有时也加些青草药。茶叶其实不全是茶叶,可充当茶叶的品种很多,除采用老茶树叶外,更多的是采摘许多野生植物的嫩叶,如山梨叶、大青叶、中药称淮山的雪薯叶等等,不下十余种。经洗净、焖煮、发酵、晒干等工序而大量制备,常年取用。加用药草则随季节气候不同而有所变换,如春夏温热,常用艾叶、薄荷、细叶金钱、斑笋菜等鲜草;秋季风燥,多选金盏菊或白菊花;冬天寒冷,可用竹叶椒或肉桂。原料备好,同置钵中。
一般是坐姿操作,左手协助或仅用双腿夹住擂钵,右手或双手紧握擂持,以其圆端沿擂钵内壁成圆周频频擂转,直到原料擂成酱状茶泥,冲入滚水,撒些碎葱,便成为日常的饮料。

  相传擂茶起源于中原人将青草药擂烂冲服的“药饮”,客家先民在流迁过程中,艰辛劳作,容易“上火”,为防止“六淫”致病,经常采集清热解毒的青草药制药饮,江南可供采用的药草很多,“茶”就是其中的一味。茶,古称贾,《本草经集注》谓主好眠,兼有清热、解暑、止渴、生津等多种功效,所以成了药饮必不可少的用料。后又有人在药饮中添加一些食物,便改良成了乡土味极浓的家常食饮。
  劳动归来,美美地享用一碗,甘醇的清流沁人心脾。如果用来淘饭,一股馨香,格外爽口。逢有普通客到,一勺笊饭,一把炒豆,搅入茶中,便可以招待。
  令人称绝的是擂茶不排斥任何“飨料”,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可加入,可荤可素,可粗可精。农家取材,极为方便。豆米花生、粉条干果之类应先煮熟,连水冲入;菇笋香料和肉类应另行炒熟再加;芝麻米花则可直接撒入茶中。用勺搅匀,即成佳品。既可解渴,又可充饥,用以待客,经济实惠。客家人热情好客,吃擂茶往往见者有份,越吃人越多,客人吃了一碗又一碗,主人添满这碗舀那碗,欢声笑语,彼此间感情得以充分交流。

关注【公众微信号】随时了解新动态!

作者 Soyu Zom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